
7年IDC运维经验 专业服务器托管 服务器租用
IT支撑:全力锁定企业客户
细数2010年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一系列的市场举措,不难看出,企业客户在这一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原因不难理解,翻开近年运营商的财报,业务营收增长率已是一条均匀下滑的抛物线,这意味着电信业已经彻底告别了抢占空白用户的市场阶段,转而进入了通过深耕已有客户,依靠差异化特色,追逐单一客户更高利润的精细化运营时代。
面对如此发展态势,三家运营商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了企业客户市场。但是,如何能够在近乎白热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运营商们纠结其中。事实上,提升服务、关注创新,这些看似朴素无华的目标和口号,如今看来似乎更具实际效用,而后台IT支撑系统作为运营商庞大业务运营的“中枢神经”,其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凸显。
在提升服务方面,运营商在2010年纷纷加紧系统升级和优化举措,通过扁平化系统架构、统一接入平台、强化网络管理等多种手段提升业务体验和服务能力。比如中国移动,相继实现了飞信、139信箱等众多业务平台的统一接入;中国联通则针对企业托管客户提供了跨省业务的一站式受理缴费服务。
在关注创新方面,为了尽快弥补自身数据业务的资源短板,与其他两家运营商在IDC市场上并驾齐驱,中国移动今年提出了数据中心扩建计划,面向企业用户抢先推出“云服务”,同时由中国移动研究院主导推出的“大云计划”也在各地政府和企业中得到了部署和试验;中国电信云计算方面也是进展迅速,“天翼祥云计划”中的四大试点城市目前都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试点工作;而中国联通方面,也在深研云模式的基础上,力促自身的IDC从“资源消耗型”转向“价值服务型”。
2010是云计算的启动年
今年10月,国家首次在政府层面推动云计算发展,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无锡等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这像是一剂强行针,推开了云计算在国内规模实践的大门。
如今的云计算,不再是虚无缥缈的“人云亦云”,它已经成为产业链上各角色面向未来发展的重点考虑方向,包括软件开发商、硬件设备商、系统集成商,以及电信运营商在内的众多产业链成员,关于云的规划部署都已初见苗头。
在经历了谷歌、亚马逊等企业在云计算市场上的高歌猛进之后,包括微软、思科、IBM在内的众多跨国巨头纷纷跳转船头,践行“云”路。然而2010年,更令人兴奋的是,包括中兴通讯、华为等国内本土的电信设备企业也加入了云计算行列。
“如同IP改变了整个通信产业一样,云计算技术也将改变整个信息产业。开放、合作是云产业未来的最重要的标志。”华为总裁任正非对于云计算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就在今年11月,华为高调发布了自己的全球云计算战略,面向电信行业专门推出了SingleCLOUD云平台解决方案和电信应用云解决方案。同时,国内三家运营商在云计算市场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比如中国移动“大云计划”得到实践、中国电信开展“天翼祥云计划”的地方试点、部分联通省公司的IDC机房也完成了“云”化改造。
IDC扩建圈地企业客户
以数据中心托管服务满足企业客户不断增长的信息化需求,成为电信运营商追求更高利润的主要阵地。而随着虚拟化和云计算技术的逐渐成熟,数据中心的规模建设已经是刻不容缓。
今年以来,国内三家运营商迫于全业务的竞争态势,都将关注点转向企业客户市场,扩容数据中心成为运营商跑马圈地的主要途径。就连固网资源相对薄弱的中国移动,也在今年提出了“数据中心3年规划”,表示在3年内(2010~2012年),将在包括北京、浙江、广东、内蒙古等在内的7个省份建设数据中心,主要用于支撑企业信息化业务和移动互联网业务,誓与其他两家运营商三分数据天下。
中国联通也在今年11月启动了全国范围内第三波的IDC跨域业务推介工作,其中包括IDC跨域项目、网络流量监控产品以及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架构等众多产品和服务。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联通IDC机房总数已经达到184个,分布在31个省118个城市,出口总带宽已经达到2580GB。
中国电信方面更是将IDC作为未来发展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战略资源,除了保证IDC业务年复合增长率20%以外,还积极采用业内先进的绿色节能环保技术。现阶段,中国电信IDC机房数量已经超过了300个,并在海外相继布点。
BOSS系统两级架构见成效
构建融合、统一的BOSS系统早在几年前就已成为三家运营商共同的发展目标。经过了多年的努力,不难看到,从手工流程、电子化,再到电子流程智能化,目前BOSS系统已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电信业务销售生命周期体系。在2010年,为了让整个业务支撑系统更加靠近前端业务,扁平化成为了各家运营商的主要发力点。
作为最早采用总部和省公司两级建设方式的中国移动,其规划的NGBOSS在2010年已在全国大部分省份成功部署,并且全面覆盖了原有BOSS系统、渠道管理、经营分析、网管系统、DSMP系统、容灾、安全和其他BSS相关系统。为了及时解决系统间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问题,中国移动在今年积极开展了中间件的集中测试和采购,包括HP、Webmethod、IBM、Tibco、东方通等中间件企业全部参与其中。
其他两家运营商在系统扁平化方面也是动作频频,比如中国联通在经历了BSS1.0(综合营帐阶段)和BSS2.0(CRM、PRM、Billing、BAS等增值业务支撑系统逐渐成形阶段)后,今年正式进入全业务支撑时代,包括江苏等南方多省市均已基本完成了BSS3.0和BSS4.0的系统升级工作。中国联通IT支撑部门人士还表示,针对网络及业务平台架构水平分层的融合发展和融合业务发展的特点,中国联通BOSS3.0在保证架构开放和灵活的同时,采用了统一的技术体系,将原来的“总—省—分”改造成“总—省”的两级架构。
IMS支撑重在网管建设
作为中国移动下一代网络演进的核心关键,IMS带来的固移融合业务能力将为中国移动开辟更为广泛的业务领域;而另一方面,中国移动也必须要面对IMS对运营支撑系统造成的一系列影响。现阶段,IMS对于IT支撑系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网管系统为核心的OSS领域——网络IP化程度加深与融合业务不断涌现促使电信运营商现有的网络管理和监控系统面临挑战。
因此,在2010年,中国移动将之前独立建设的网管系统逐渐迁移至综合网管系统,并对原有网管架构进行整合,比如将呈现功能域统一到“综合网络应用平台(I-NAS)”,将资源管理、网络激活、业务开通支撑的功能域整合到“业务开通支撑系统(S-FAS)”,保障功能域整合到“网络服务保障系统(R-SOS)”,分析功能域统一整合到“网络运营分析系统(N-OAS)”等。
这一年,包括集团总部、南方基地以及黑龙江省在内的所有大省节点和中省节点都被列入到综合网管建设项目的实施范围。在中国移动的一期项目招标中,应用软件提供商亿阳信通、中间件提供商东方通等企业均获得了重要的招标份额,比如亿阳信通,已承建了移动6省的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
融合业务平台全面提速
一直以来,电信运营商不断探索基于IP的全新通信网络——既能够承载话音、数据、多媒体等丰富业务,同时又能汇聚固网、移动,宽带等无缝融合网络。但由于电信业务的渐进式发展历程,运营商系统后台积攒了大量的、复杂冗繁的单一业务平台,数据跨平台共享和统一业务体验成为运营商亟需解决的难点问题,构建统一的融合业务平台已是箭在弦上。
在2010年,中国移动积极着手于业务平台的统一和优化工作——率先实现了飞信、139邮箱、以及无线音乐等业务的平台统一接入,同时初建的南北方基地也在实施相关后台系统统一的部署工作。按照中国移动的总体规划,在未来,中国移动将实施“One MM”战略规划,打造以MM为基础,集消费者、产业链、内容提供商三者为一体的移动互联网综合业务集成平台。
同时,中国电信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也表示,用户对于电信业务的需求已不仅停留于对移动网、智能网,和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等单一网络,运营商需要具备多媒体融合业务服务能力,部署IMS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国电信在2010年已经建立了部分试点,重点开展融合业务的统一接入和第三方业务的接口开放工作。
标签:
联系人
苏州工业园区国际科技园E101-10
公司名称:苏州乐拓数据中心联系电话:0512- 62620253转分机22 客户经理:李应中 手机咨询:13915437295 电邮地址:lyz@letuo.com
腾讯QQ 853039693
lyz@letuo.com
苏州电信IDC凭借高等级的数据中心环境以及优质的网络资源,可满足金融、IT、政府、制造等客户建立企业数据中心的需求,
凭借苏州电信IDC服务,客户可有效地提高企业IT服务的可靠性,降低运营成本,满足最大的市场覆盖能力。
苏州电信IDC的业务内容主要有:
一、基本服务
1、机位/机架出租;
2、VIP机房出租;
3、互联网端口出租、服务器租赁。
二、专线接入
提供各种带宽及端口类型的DDN/FR、SDH、ATM、IPLC、MPLS-VPN专线。
三、增值服务
1、安全防护
防火墙、入侵监测、DDOS防护、安全评估与优化、紧急响应。
2、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数据备份与恢复、灾备集成外包服务、灾备维护外包服务
3、网络优化
负载均衡、内容分发、SSL加速
4、网络性能管理
网络流量报告、异常流量报警、分析与评估报告
5、其他增值服务
DNS、工作区出租
四、现场支持服务
网络布线、设备安装、现场维护服务。
成功案例--